惜分飛毛滂

分類:隨性詩詞

2006/07/23 12:23

惜分飛---毛滂

蘇軾部屬毛滂調職臨行前給所善某妓一首詞。情深意切,每句之尾均用仄音,用以表達無奈。蘇軾觀後擊節贊賞,追回其人,相聚三月方別。
我觀其文,果然如此。但是我國文人往往綺辭之中不過好色而已,所以人與文不必一致,更不必認真。真正男女情深意濃的文詞歷史上不多見,綺詞中我只看到色心,少有深刻!*

然而這首詞仍為佳作,詞云﹕

        惜分飛

淚溼闌干花著露,愁到眉峰碧聚。此恨平分取,更無言空相覷,斷雨殘雲無意緒。寂寞朝朝暮暮,今夜山深處,斷魂分付潮流去。

本詞奇在句句用仄,給人分飛勞燕、黯然神傷之感。
中國詩詞除韻之外尚有調。自來中國人日人與韓人鑽研者頗多,尤以日人、韓人各有其語言,僅傳承中語類似讀音,故兩邦有漢詩,無漢詞、曲,蓋詞曲的韻,兩邦文士尚能理解,調就極難掌握了。惜紛飛的特性正在調。這是非中國人很難體會的東西。

* 日人之和歌無韻無調,僅以多音節之五、七音數來架構之。這是多音節語可以使用的方法。中文一字一音,大有不同。
*
中華文化不管怎樣博大精深。在男女感情上依然幼稚。大多停留在形體性愛上。這方面一點也沒什麼博大精深可言。
*
所謂的調,指的就是語調。當代通用中語(台灣過去稱為國語)語調有四聲,但是當代四聲和歷代語調的平、上、去、入並不完全吻合(歷代本身也有變遷)。可以吻合的字詞約有70%。古人把上述的平列為一類,上、去、入為仄。若以國語吻合古調的70%來看,第一、第二聲可以列入平,而第三、第四聲則為仄。仄音之中的第四聲也就是「入調」急促而短,使人有情緒波動或愴然的感覺。惜分飛詞每句之尾均採仄調,也就是國語的第四聲。營造出來的音感搭配字辭就使人受到感動。音韻一直是大家步入古詩詞森林中的大障礙。以上所說雖未得全,也算是個大概了。今人若以古體做詩詞,音韻方面可用國語,平仄規矩師法其意即可。譬如說宋音韻以宋代官話為準。很可能那就是河南官話。今日來看,和閩南語一樣,為方言之一種吧。我們這樣做並不會失去古體的美感,因為今日國語和古語也有相當的吻合度的,尤其和元代以後的通行語更為接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f2003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